一、引言
2025 年 7 月,美国 “大而美” 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历经波折,在参众两院艰难推进,引发全球关注。该法案作为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标志性立法议程,集大规模减税、调整支出结构以及债务上限提升等多重关键举措于一体。其核心在于延续并永久化 2017 年《减税与就业法案》中的企业和个人减税措施,同时大幅削减医疗、福利补助及 “绿色补贴” 等支出,转而增加军费、边境安全等领域投入,并将联邦债务上限提高 5 万亿美元。这一法案不仅深刻搅动美国国内政治、经济格局,更因其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中的关键地位,对中国产生了广泛且复杂的直接与间接影响。
二、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一)贸易层面
- 出口结构冲击:“大而美” 法案取消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等举措,打击美国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国相关产品出口。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品制造与出口国,在太阳能板、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占据显著份额。以电动汽车为例,中国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出口美国市场规模庞大。法案限制相关税收优惠,削弱美国消费者购买意愿,直接减少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订单,如 2025 年上半年部分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对美出口订单同比下降 20%-30% 。
- 传统产业竞争加剧:法案对传统能源行业及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扶持,促使美国国内这些产业扩张。传统汽车行业复苏,增加对钢铁、橡胶等原材料需求,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国传统制造业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同时,美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竞争力提升,在全球市场与中国产品竞争加剧,挤压中国相关产业海外市场份额,如美国钢铁企业扩大生产,使中国钢铁产品在东南亚等市场面临更激烈价格竞争。
(二)投资层面
- 赴美投资环境变化:法案中边境安全等支出增加,可能带来一系列政策变动,如加强对外国投资审查、调整签证政策等。这使得中国企业赴美投资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与障碍。一些计划在美国设厂或开展并购的中国企业,因担忧投资项目审批周期延长、监管成本上升,推迟或取消投资计划,如 2025 年某中国高科技企业原计划收购美国一家小型科技公司,因法案引发的政策不确定性放弃收购。
- 在华外资企业决策调整:美国国内企业税率维持在 21% 并扩大税收优惠,对部分在华美国企业产生回流吸引力。部分劳动密集型美资企业,考虑到人力成本等因素,权衡在华与回国生产利弊。如部分美资服装制造企业,已开始评估将部分产能撤回美国的可行性,可能影响中国相关产业供应链稳定性及就业格局。
(三)金融层面
- 外汇储备估值变化:“大而美” 法案引发市场对美国财政纪律、债务可持续性担忧,推动美元指数下跌。中国作为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外储中非美元资产因美元贬值而升值,提升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的总体规模。2025 年 6 月,受法案推进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 2.5% 至三年来最低点 96.9,当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较 5 月末上升 322 亿美元,升幅为 0.98% 。
- 人民币汇率波动:法案影响下美元走弱,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民币国际地位与吸引力,但也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挑战,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削弱。同时,汇率波动增加企业跨境贸易与投资的汇率风险,企业需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如部分出口型企业通过远期结售汇等金融工具锁定汇率。
三、对中国的间接影响
(一)全球产业链重塑
- 新能源产业主导权竞争:《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弗里德曼指出,法案削减对太阳能、风能和电动车的税收优惠,限制与中国有联系的企业获得补贴,而中国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这一消一长态势下,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加速向中国倾斜。中国在光伏、风电设备制造及技术研发方面优势凸显,吸引更多全球资本、技术与人才流入,进一步巩固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的主导地位,如全球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纷纷加大与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产能建设方面的合作。
- 传统产业转移新动向:美国对传统产业扶持,促使部分国家重新审视产业布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吸引美国投资与产业转移,出台优惠政策,可能引发全球传统制造业产业链新一轮调整。中国传统制造业面临周边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压力,但也促使中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迈进,提升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二)地缘政治格局变动
- 中美战略博弈新态势:法案增加军费支出,提升美国军事力量,在南海、台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区域,美国军事挑衅可能增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同时,在国际组织与多边合作机制中,美国凭借经济实力可能采取更多遏制中国举措,中国需在外交、军事等多领域积极应对,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
- 区域合作机遇与挑战:美国国内政策调整,部分国家为寻求经济稳定与发展,更加重视与中国合作。“大而美” 法案引发全球对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担忧,促使周边国家加快与中国在区域贸易协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合作步伐,如 “一带一路” 倡议在部分沿线国家吸引力增强,但也可能引发部分国家对中美之间 “选边站” 的顾虑,中国需做好沟通协调,推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
(三)全球经济秩序调整
- 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加速:法案增加美国国债规模,市场对美元信用产生动摇,加速去美元化进程。中国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与其他国家货币互换合作,提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结算比例,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争取更大话语权。如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结算中人民币使用比例逐年上升。
- 全球经济治理参与调整:美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推行该法案,损害部分国家利益,引发国际社会对美国经济霸权不满。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出更多建设性方案,如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等议题上,中国主张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
保密通知
本Plog及其所有附件仅为指定网站用户群体所用,其中可能包含专有信息、机密信息或依法免于披露的信息。若您并非预期收件人,严禁披露、传播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本文本及其附件。若您在其他网站误看见此文本,请即刻删除,并告知发件人。
免责声明尽管本文本已经过病毒扫描,但发件人不对文本可能携带的病毒承担责任。因此,建议使用恰当的软件对文本及其附件进行病毒和其他潜在威胁的扫描。
本文本可能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服务完成翻译,该翻译结果仅为邮件原始内容的近似呈现。翻译内容不应被视作精准无误,在某些情形下可能存在错误或不当、冒犯性语言。发件人不对本系统翻译的任何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及时性予以保证,亦不对因翻译问题导致的损失承担责任。
发件人对于本文章内容,以及基于所提供信息而采取的任何行动所产生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该信息随后以书面形式得到确认。
有任何疑问欢迎大家发邮件咨询。(我起码还是历史学的研究生)(授权请发邮件商谈)
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