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阿晴&sunny
(请支持一下谢谢你)
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震碎了沙俄的旧梦,苏维埃的红旗在涅瓦河畔高高飘扬。莫斯科的冬夜里,煤油灯在地图上投下暖黄的光晕,苏将目光落在遥远的东方,那里,古老的华夏大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
“听说了吗?那个叫瓷的国家,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抗争。”俄翻着最新的情报,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封建王朝覆灭,军阀混战,列强环伺,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呵呵”
在苏的想象中,瓷或许是个瘦弱却倔强的少年,在风雨中跌跌撞撞前行,满身伤痕。
然后呢?
想在动荡的年代存活下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俄没在意苏想什么,倒是自己自顾自拖过木椅坐下说:“远东局说,英美都在盯着这块肥肉。”
他拧开铁皮酒壶灌了一口,酒香混着寒气在室内弥漫:“他们可不得了啊,听说学生们砸了卖国贼的宅邸,连洋人办的学堂都敢烧,倒是有几分我们当年的劲头。”
苏抬头望向窗外的雪夜,目光穿透层层黑暗,仿佛能看见万里之外那个在血泊中挣扎的古老国度。
“那便让人给他们学生带些什么?”
“比如,共产党宣言”
俄有些诧异。不过想来也合理,如果瓷真的接受了,以后估计也是自己人了。
俄将酒壶推过去:“要赌一把吗?我押那个叫瓷的能撑过这个乱世。”
金属酒壶相碰发出清脆声响,苏仰头饮下辛辣的伏特加,喉结滚动间,仿佛已经听见了东方传来的春雷。
那晚俄喝酒喝的有些懵了,迷迷糊糊只想起苏说的一句话。
“当寒风足够凛冽,火种反而会烧得更旺。”
1921年,南湖的红船上,新的火种悄然点燃。而在遥远的莫斯科,苏一直关注着瓷的一举一动。他看着瓷在黑暗中摸索,看着他领导工人罢工,看着他发动农民运动,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却又无比坚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瓷在战场上的表现。本以为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瓷会不堪一击,却没想到,他带领着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台儿庄的硝烟、平型关的捷报,一次次刷新着苏对瓷的认知。
“这个年轻人,不简单。”苏在会议上看着战报,轻声说道,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开始期待与瓷的见面,想亲眼看看这个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国家。
1945年,二战接近尾声。在一片废墟中,苏终于见到了瓷。此时的瓷,身上的军装破旧却整洁,眼神里透着疲惫,却依然明亮。
他开始期待与瓷的见面,想亲眼看看这个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国家,见见那个带领人民抗争的坚韧身影。
“久仰大名。”苏主动伸出手,语气中带着几分欣赏。
瓷握住他的手,微微点头:“也早就听闻苏维埃的英勇事迹。”
两人站在废墟上,身后是断壁残垣,眼前是满目疮痍的大地。苏看着瓷,认真地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带领人民重建家园,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到那时,我们一定要建交,携手共进。”
瓷看着苏,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好,我记住你的话了。”
分别时,苏将一把崭新的步枪递给瓷:“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帮到你。”
瓷接过枪,郑重地说:“多谢,这份情谊,我记下了。”
此后的日子里,苏暗中给予瓷不少帮助。而瓷也没有辜负苏的期望,经过数年的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苏站在观礼台上,看着意气风发的瓷,心中满是欣慰。
建国后的第三天,苏正式宣布与瓷建交。在莫斯科的办公室里,苏握着瓷的手,目光真挚:“从第一次听说你,到现在亲眼见证你的新生,我就知道,我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以后的路,我们一起走。”
瓷的脸上泛起红晕,轻轻点头:“好,一起走。”
窗外,阳光正好,照在两国的国旗上,映出一片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