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这是我高三某节历史晚自习时写的,当时刚看了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视频,内心很有触动。没有上升到国家是因为我觉得肯尼迪的思想和美国军方以及当时大部分美国政客,人民的思想不是一致的。我是先用WPS打的然后复制粘贴,可能有错别字吧,,,,,至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差28岁,,哎呀呀,我觉得年龄不是问题呀。不管怎么样,苏美99呀❤️❤️
“总统的懦弱无能将使美利坚败于三战!”
军方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态度强硬,摔门而去。
国会上窃窃私语的骚乱再也压制不住,如当年巴尔干一样被人点燃。肯尼迪抬手喝了一口早年间在远东购进的“Chinese Tea”,清了清嗓子,透过广播传道:“我,三军统帅,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对古巴发动空袭。”
肯尼迪回到白宫后花园,正在和女儿玩耍的Punshinka嗅到他的气息摇着尾巴过来,Punshinka快两岁了,浓厚的毛发并不能适应华盛顿相对暖湿的气候。肯尼迪抚了抚它参差不齐的白毛,思维也被拉远。
那是1961年的维也纳峰会,肯尼迪愉悦地抛开政治与军事,和有着鹰钩鼻的赫鲁晓夫谈论着捕鲸艇和飞上太空的那只英雄犬,畅想着世界将在全人类的领导下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本以为那只是自己漫长一生中微不足道的一次闲话,但不久之后,肯尼迪收到了来自莫斯科远渡重洋的礼物——一份个人给予个人的礼物——捕鲸艇模型和太空犬幼崽。双方往来的信件中都不约而同地避免谈论政局大事,像普通朋友一般闲聊着日常。
我们之间隔着世界上最宽广的太平洋,我并不认为。
军方愤懑而去,肯尼迪坐在办公桌前,捕鲸艇的小模型轻轻晃荡。肯尼迪没有再过多犹豫,提笔写下了三个最高指令,牵动亿万人的命运世界的形势。
赫鲁晓夫来信了,熟悉的,带着北国冷气的纸张和更为潦草的字迹,叙述着“朋友”不多见的一面。严谨的文字,斟酌的言辞,肯尼迪无法犹豫,立即召开一次又一次的国会。
“我相信你。”
信纸上那四个字,带着赫鲁晓夫特有的、略显急促的笔锋,却像一块滚烫的烙铁,灼烧着肯尼迪的指尖,也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上。窗外,华府的秋意渐浓,天空是压抑的铅灰色,仿佛随时要滴下冰冷的雨水。Punshinka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凝重,安静地伏在他脚边,厚厚的毛发不再像往常那样随着尾巴摇摆。
国会山的喧嚣并未因他的指令而平息,反而如潮水般一波波涌来,夹杂着“叛国”、“绥靖”、“葬送美国”的尖锐指控。军方递交的报告冷酷地陈述着苏军潜艇在封锁线附近的活动,以及古巴岛上导弹基地加速建设的卫星照片。每一次简报,都像在提醒他,那个在维也纳谈论捕鲸艇和太空狗的赫鲁晓夫,同时也是那个将致命武器部署在美国后院的苏联领导人。
然而,赫鲁晓夫的信不同。它没有外交辞令的冰冷外壳,字里行间透着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坦诚,一种在悬崖边缘寻求对话的迫切。
就在这时,海军作战部长几乎是冲进了椭圆形办公室,脸色煞白:“总统先生!‘B-59’号!一艘携带核鱼雷的苏联潜艇!它在我们的封锁线内被深水炸弹逼出了水面!艇长……艇长据信在极度压力下可能已授权使用核武器!现场指挥官请求最终开火指令!”
空气瞬间凝固。肯尼迪感到一阵眩晕,仿佛脚下的地板正在裂开,下面是吞噬一切的核火焰深渊。深水炸弹的爆响、通讯中断的恐慌、一个被逼入绝境、手握核扳机的苏联艇长……任何一个环节出错,维也纳的记忆、莫斯科的礼物、Pushinka温暖的毛发、女儿的笑声,以及亿万人的生命,都将化为灰烬。
他猛地站起,目光扫过桌角那个小小的、在微弱气流中轻轻晃动的捕鲸艇模型。赫鲁晓夫的脸庞在他脑海中浮现,不再是鹰钩鼻的刻板印象,而是带着疲惫和一丝恳切。那封信的最后一句——“我相信你”——此刻不再是客套,而是跨越太平洋、穿越铁幕、悬于毁灭边缘的唯一绳索。
“不!”肯尼迪的声音斩钉截铁,压过了自己狂乱的心跳,也压过了房间里令人窒息的死寂。“重复我的命令:绝对!不准!开火!通知现场指挥官,不惜一切代价,用灯光信号、无线电、旗语……用所有能想到的方式,向那艘潜艇传达一个信息——我们无意击沉他们!重复,我们无意击沉!让他们上浮!让他们保持通讯!告诉他们……”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告诉他们,这是来自最高统帅的直接命令,也来自……一个希望他们平安回家的朋友的请求。”
他走到窗边,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的玻璃。Pushinka抬起头,用它那双湿润的、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眼睛望着他。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赫鲁晓夫那句“我相信你”,此刻变成了压在他肩上、关乎全人类命运的重担。他赌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赌上了国家的“尊严”,赌上了所有的一切,只为了验证那份在核阴云下显得如此脆弱却又如此珍贵的——信任。
华盛顿的天空,依旧阴沉。而加勒比海深处的波涛之下,决定人类命运的一刻,正随着那道克制而恳切的信号,缓缓展开。
“下辈子别做总统了”“我还是,太老了唉”
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