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个热闹,给大家些灵感。
啊啊啊啊,气死我了,好不容易码完给我弄没了。
()里是引用
——
在1里,我给大家极其简短且大条的讲了中苏建交前的事。
建交后,这段历史大家就熟悉了——苏联援华。
156项目
其实在156项目援助前有很多准备工作,还有我们领导人访苏的事。(这里我也不太了解,而且我懒,就不赘述了。)
介于宏大叙事以及项目啥的太无聊,我就具体讲讲“人”吧。
一桥飞架南北——武汉长江大桥。
图片来自新华社,内容为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历史上,中国人尝试突破长江天险,都以失败告终,现在,新中国成立了,这似乎迎来了转机。
但世界上没有第二条长江,苏联没有一样的天险,武汉长江大桥施工之难,是现在的我们回看依旧感慨万千。
最初的设计是使用“气压沉箱法”,最后却舍弃了。
(气压沉箱法是很不理想的施工方法,费用昂贵,有损工人健康,而且还冒着很大风险。但是这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施工方法。)
以此,我们引出一个人——西林。
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1913-1996),曾经多次来华援助,人民的友好使者。
他提出了个令人震惊的方案,大型管柱钻孔法。
各位想想,一个毛头小子,突然说要该已经拍板定好的工程,甚至提出来时还是一个设想,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干过。对一群上了年纪学术权威来说,对心脏是极其不友好的。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这桥出事故将会发生什么。
苏联国际声誉受损,危害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然后就是这些专家坐牢或者死刑。
于是争论开始了,最后总理拍板,这法子才开始实验。
如若按照西林的方法,需要很多大型设备其中不乏——老苏也没有的,哈哈。
不过后来也是弄出来了。
看看看,这个就是其中之一。
反正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大桥终于建成了。
天堑变通途
大桥连起中国,也连起了中苏情意,在一五计划中,努力的不只有苏联专家,更有千千万万的中国工农。
————
哈哈哈,本来想这偏写完156的,结果一刷新给我干没了。就酱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