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彼时他们正青春

本篇未在除xhs和拟人圈之外的任何平台上发布过如有发现皆为抄袭和盗文,转载需授权

大概是1927年共瓷地下党时期,共瓷共cb无差,此时两个还没确定关系忙着革命中

翻书的是瓷,回来的是共

————————

1.

那人不语,只低头翻了一页书,那是本元曲集: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任谁又能想到在百年后的今日又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从远方带来火种

在这残破的土地上播撒仅存的希望

他们站在山巅

他们振臂高呼

 

2.

他们打开了崭新的时代

 

3.

窗外有清风吹过,中东来的玫瑰摇摇头扔下几片残叶,

夕阳落了,那人还在看那本元曲集。

 

4.

男人裹挟着硝烟与茉莉混杂的气息撞进门来,指尖还粘着油印传单的蓝。

他解开第三粒盘扣,从衬里抽出一卷泛黄的《申报》,

头版照片里的学生正被巡捕按进囚车,可他的头颅始终保持着仰望星空的弧度,

恰似书页里七百年前那个西望长安的诗人。

 

5.

“沪上的栀子谢了三茬”

男人喉结滚动,暗语在茶碗蒸腾的热气中变形,

“码头新到的货轮吃水特别深。”

窗棂忽然震颤,不知是夜风还是枪托抵门的闷响。

元曲集啪地合拢,惊飞了夹在其中作书签的蝴蝶标本——那翅膀上的孔雀斑纹,

分明是1921年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庶民的胜利》扉页图案。

 

6.

书架后的暗格缓缓移开,一台德国造印刷机泛着冷光。

墨辊滚过之处,张养浩的散曲与《共产党宣言》的铅字竟在蜡纸上交融生长。

当”百姓苦”三个字被油墨重重拓印时,某个偏旁突然崩裂,飞溅的金属碎屑在烛火中划出流星般的轨迹,落进楼下卖粽妇人熬了整夜的赤豆汤里。

 

7.

更夫打梆声自远而近,玫瑰残叶在月光下泛起奇异的磷光。

印刷机吞吐的纸张簌簌作响,那些尚未干透的”人民”字样正悄悄爬上紫禁城的断壁,钻进敦煌经卷的裂隙,黏附在黄埔江面的货轮吃水线上

 

又红又专的一篇嘻嘻,看热度写后续吧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