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英法,但是大概没有爱情。大概是英的视角下的二战,一帧一帧的回忆体。英法无差偏英法,可能会有法和维希(嗯
历史向,纯造谣
你会一直在我身边吗?过去我在,现在同样。
现在,英国,伦敦
英的小屋在伦敦郊区,这里是祂的私人住所。这是一次难得的休假,国内也没什么事。于是祂来到自己的小屋,希望可以度过一个放松的假期。窗外下起微雨。祂泡起一杯红茶。英坐在落地窗前拿起一本相册翻看着,天空不知何时飘起细碎的雪花。指尖划过照片,是冰凉的触感,但祂仍能从记忆中找到历史留给祂的温暖。突然响起的门铃打破了这份平静。英去开门。希望不是外交大臣,英想,不然又要加班了。打开门,却是法。“你怎么来了?”“不打算请我进去?”英皱了皱眉,但还是把法让进了屋。“来找我什么事?”法笑着说“我没事就不能找你吗?”然后解下围巾递给英。英翻个白眼。“你还真是不客气,”“这是什么,我能看看吗?”法看见了摊开在桌上的相册。“不能。”英快步走过去,收起相册,一张纸从相册中掉出来。那纸看上有些年头,被英不动声色的收好。眼尖的法看见那张纸,脸上罕见的闪过一丝惊讶,但又在英转过身来的一瞬间变成似有似无的微笑。
过去,法国,巴黎
接到德军进攻波兰的消息时,英正和法在一起。祂们对视一眼,眼底的神色都互相心知肚明:持续了二十年的和平,终究是结束了。法起身去联络本国政府。英轻叹一声,几乎不可查觉。“波兰方面有什么消息吗?”祂问。“政府没有,但波兰本人希望您可以履行承诺”来人答道。“国会怎么说?”“多数人希望应战。”法这时走了回来:“也只能这样了。法国会向德国宣战。”
过去,德国,柏林
德来到了元首的房间。元首背对着祂坐着,也没有转过身来的意思。德于是自顾自的坐下:“英法很可能会宣战。”元首慢慢转过身来,满意的眯着眼打量着德变得血红色的眸子:“那又如何,怒火会造就一支强大的军队。复仇永远是战争最好的借口,这点你应该很清楚。”元首的嘴角浮现出一丝笑容。“而且,被打压了二十年,你难道真的甘心吗?我是唯一能帮你称霸欧洲的人,你不能拒绝我。”“你这个魔鬼!”德开口骂道“无数人会因为你这该死的决定送命!”元首笑起来。“纠正一下,不止我是魔鬼,我们,”他用手在面前画个圈,把德划进去“都是魔鬼。德三。”德站起身,走到门口:“你会后悔的。”转身离开。元首的声音远远地从房间传来:“那也是以后的事了。”
于是战争就此打响。德军如虎狼一般扑向周边国家,但作为欧洲大国的英法却只是派出几支象征性的军队,组织了几场象征性的进攻。各方的报纸于是把这场战争戏称为“静坐战争”。直到,德军冲破了马奇诺防线,并包围了巴黎。新上任的英国首相赶往巴黎,见到了士气低落的法国政府。“我们输了。”同样是新上任的总理这样告诉丘吉尔。
同行的英没有在房间内看见法的踪影,巴黎表示祂同样在找法。英打起一把大伞出门去找,祂知道法一定在附近。在不知道走过几条街道后,英忍不住想,这家伙不会掉河里了吧?就在英准备去塞纳河边看看时,祂的余光扫到了在小巷尽头的一团白色的身影。是法。
法觉得自己似乎是溺水了。窒息感不断传来,祂的耳边时而是一片寂静,时而充斥着人们惊慌的叫喊。寒气毒蛇一般钻进身体,蚀咬着法的神志。好冷…祂挣扎着想要浮出水面,但水像触手一样拉住祂。法终于闭上眼,任由黑暗包裹住祂,向深渊沉去。“法?”法听见有人在叫祂,祂想张嘴回应那个声音,但他无法动弹。“法?你听得见我吗?”好耳熟。“法兰西!”英把法拉起来。法猛地睁开眼,大口的喘着气。祂看见是英,没有反抗。“你怎么在这里,淋的跟个落汤鸡似的。”要是在平时,法一定会呛回去,但祂现在没力气,也就没有理祂。英也识趣的闭上了嘴,把法带回了政府。
随着法国政府的投降,四十万英法联军也逐渐被德军压缩,最后被围困在了一个名为敦刻尔克的小镇。英国政府制定了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计划。为此,丘吉尔再赴法国,并把英留在那里作为行动的联络人。
过去,法国,敦刻尔克
第一天
皇家空军没有取得制空权,德军的轰炸机疯狂的袭击过往的船只和阵地。炸弹落在沙滩上的威力减小了一些,但还是造成很多伤亡。军舰的数量毕竟有限,今天只撤走了七千多人。英拒绝了指挥官让祂先回国的请求。祂会守到最后一刻,而且丘吉尔想让祂把法也带回去。但显然,法这家伙一时半会儿是不会走的,要怎么把祂弄回去还是个问题。
第二天
早晨,指挥官像是在等待什么,他站在长堤尽头,一直用望远镜看着海峡对岸。英不明所以的站在他身边。这时指挥官放下望远镜,长长的出了口气。英向远方看去,只能看见一条黑色的线从海平面缓缓驶来。
“那是什么?”
“Home.”
它们驶近,英才看清。那是一艘艘民船。有游艇,有渔船,大小不一,新旧不同,但无一例外的都挂着英国国旗。今天,撤回17804人。
第三天
德国空军再次开始行动,撤回47310人。
第四天
敦刻尔克地区大雾弥漫,但以往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今天却奇迹般的风平浪静。撤回53822人。
第五天
丘吉尔再一次飞往巴黎。他带来了盟军撤退的最新数字:16.5万人。法军总司令问他:“在这些撤离的人中,有多少法国士兵?”“1.5万人”一旁的法国总理说:“22万英国士兵中,有15万已经撤离了,是吗?”作为对之前的补偿,丘吉尔告诉法国总理和总司令,今天英国军人优先的规定将被颠倒,法国军队将比英国军队优先撤退,至于断后的任务,由英国的三个师来完成。
英告诉法这个消息,祂们俩正坐在沙滩上,看着来往的船。法冷笑一声,问:“英军大概快撤完了吧?”英移开目光,没有说话。
今天撤回68014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法国人。
第六天
今天天气晴朗,德国空军又频繁地出现在沙滩上空。新上任的英军总司令却在沙滩上架起一只帆布椅,晒着太阳。士兵们慢慢放松下来,有些人甚至开始垂钓。今天撤回64429人。
第七天
英法联军改为夜间撤离,撤回26256人。
第八天
在最后一批英军撤离后,司令官登上了回国的船。敦刻尔克最高指挥权限移交给英。在这之前撤回26175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法军。
最后一天到了。法必须要走了。跟法交涉了一个小时仍没有效果,英简直要气笑了:“你绝对不能落在德国佬手里,你想让我把你绑回去吗?”法:…又过了几个小时,法坐到了船上,手被绑在身后。法:“……”在试图解开绳子但无果后,法老实的坐在了船上。船上有人吹起苏格兰的风笛,有人随着小声唱故乡的民谣,也有人默默抬起手擦擦眼角。英坐在甲板上,看着脚下的海水,突然低低的笑起来。祂说了句什么,声音很小。海浪声很大,马达声也很大,但法还是听清了。
“日不落,去他妈的日不落。”
过去,英国,伦敦
法跟着英回到英国,暂时住在英家里。祂在英国没什么事,只有丘吉尔和戴高乐会偶尔找祂商议关于自由法国相关的一些东西。祂不喜欢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感到有些烦躁。自由法国成立,BBC向全世界发出通告。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没有收到任何一国的公开祝贺。法无奈的笑笑:“果然。”“不,不是所有国家。这一次,英国与你同在。”英从背后走来,将国王亲手写的贺信放到法手里。
“就算只有一个人,我也会在你身边。”
为了应对德军即将发起的本土攻势,英常在政府忙到很晚,回家就是凌晨了。但这时法多半也没睡,祂睡不着。这天英回到家已经是一点,法窝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月亮。窗户开着,英听见窗外有异样的声响,来不及张嘴提醒就看见窗外跳进一个身影拿着手枪向法瞄准。法反应过来,马上伸手架住那人的手腕,打掉了祂的枪。两人的动作都停下来,英和法才看清来人的脸。“维希!”英在一瞬间拔出手枪,上膛,扣下扳机。维希微微向法低头,那声晚上好淹没在枪声里。法一惊,下意识地拉一下维希。维希的左肩处绽开一朵血花。剧烈的疼痛让祂狠狠颤抖一下。法甩开维希的手;“滚!”维希愣了一下,小声地说声谢谢,然后飞快消失在窗外。
“为什么要开枪?”法的语速很快。“什么?”“我问你为什么要开枪!”“只是警告。”“你下的是死手,英吉利!”然后两人都没有说话。法在床上躺了很久,还是睡不着,于是坐起身,悄悄下床。祂来到客厅,看见掉在地上的手枪。月光洒在上面。法迟疑很久,还是捡起枪,小心翼翼的包好。祂这时才发现,枪的保险,根本没开。几滴泪水无声地落在地毯上,法转身回房,水渍在黎明到来前干掉。
过去,德国
“失败了?”德三问,脸上却没什么表情。“嗯。”维希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仔细看的话还能发现祂在微微发抖。德三静静地看着维希,片刻之后突然掐住维希的脖子。维希伸手想把德三的手掰开,但德三手上的力度却越来越大。在祂快要晕过去时,德三突然把祂摔到床上,然后走出房间。维希快要愈合的伤口被刚才那一下重新撕开,血液再次流出来,染红了衣服。祂坐在床上,摸着自己的脖子,不知在想什么。
过去,法属北非殖民地,某处军港
英国飞行员在法国舰队上空徘徊许久,还是按下了投弹按钮。火光淹没了舰船,“敦刻尔克号”也在其中。那是一个英雄的名字。飞行员想。
“你干了什么!”法闯进英的办公室,把报告摔在桌上。报告的标题写着“奥兰港舰队…”
英移开了视线。“那是,法国的舰队!北非战场需要它!我还以为我们是盟友?”“它在维希法国手上,我们不能确定它是否会参战。”“德国人承诺过了..”英呛了法一句,祂也带上了些怒气:“你还敢信祂的鬼话?!我们给过你选择!”“哈!加入英国舰队?”短暂的寂静后,法又小声地说了一句,也许只是在喃喃自语:“那可是1297条人命。”
过去,英国
法坐在桌前发呆,手却在无意识地涂抹什么。英走过去:“你在画什么?”看到纸上的内容,英却呆住了,过了好半晌,问:“这里是巴黎?”“我看见了。”法答道。画里是一支小巷,战前是一条挺热闹的小吃街,现在里面却空无一人。没有色彩,英却几乎可以闻到其中浓浓的硝烟和血腥味。画的视野很低,看起来像个孩子。
这几天英德双方都没有很大的军事行动,但大家都清楚,乌云已在天空聚集,这只是暴风雨到来前的平静。就在这时,英却收到了来自德三的明信片。德三邀请英带法一起参加一场私下的谈话,顺便商议一些关于战争走向的问题。英知道德三一定没什么好事,但还是去了,毕竟现在谁也不想惹恼德三。于是英法德三人在公海上见面。
过去,某处公海,德国的军舰
英和德面对面坐着,法站在英身后。昏暗的房间中,德三背后的排风扇缓慢地转着,把光一束一束的打到祂身上,衬得祂红色的双眼越发明亮。从英的角度看过去,祂此时就像从地狱中走出的撒旦。“还是不投降吗?”沉默了很久后,德三轻笑着问,“你是最后一个国家了,为了表达对你的敬意,元首会同意你想要的条件。”祂看着英的眼睛,希望能从中看到自己想要的情绪,但可惜并没有。英不示弱的回望德三的眼睛:“英国不会停战,更不会投降。我想我们已经表述的很清楚了。”“好吧,好吧,也许你会改变主意。”祂把目光转向法:“那么您呢?维希可是很想见您一面呢,不考虑考虑吗?”法歪歪头:“我们绝不会投降,而且,您也并没有完全占领法国不是吗?至于维希,我们已经见过了。”又是很久的沉默。英站起身把椅子推进桌子:“我想已经没什么好谈的了。另外,我个人希望下次见面会是在柏林。”德三笑着说:“也许会是在伦敦呢。”等英走到门口时,祂又补上一句:“英国会收到一份大礼。”“我会等着。”
过去,英国
平静被打破,“海狮计划”拉开帷幕。最开始的是空战。黑暗笼罩着英伦三岛。天空中不间断地传来战机的轰鸣以及机枪扫射的声音。这些声音在英的梦境中萦绕许久,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将它勉强忘记。德国空军并没有尝到什么甜头,于是把轰炸的目标转向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这让原本就是苦苦支撑的英国空军感到越发吃力。飞行员的死亡数字在缓慢的增加。更新的飞机数量已经抵不上损耗的飞机数量。英国南部的五个最重要的机场均被破坏,七个空军指挥部已被摧毁六个。夜幕似乎深了一层又一层。
过去,英国,伦敦
晚上,英和法坐在阳台上,祂们什么都没想,只是默默地发呆。今天的夜晚似乎格外的安静,让人感到隐隐的不安。伦敦郊区的夜很黑,这让英的听觉更加敏锐。天空中隐隐传来飞机的轰鸣,是德国轰炸机,这种声音英绝对不会认错。这个方向是,“伦敦!”心中的不详瞬间应验,英冲出房间,赶往伦敦。英已经听见了爆炸的巨响,祂的车速越来越快。车开向唐宁街,轰炸刚刚结束,街道上还燃烧着烈火。消防队和军队正在灭火,但对整个伦敦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意识体也会害怕,以往被压抑的恐惧现在更加汹涌,如同潮水一般喷涌而出。英能感觉到自己在发抖。停下车,英拉开10号的门,里面没有人。稍稍松了口气,祂转身向安全屋跑去。丘吉尔完好无损的在里面,伦敦坐在他旁边。丘吉尔向英使个眼色,示意祂去看伦敦。伦敦笑笑:“一次轰炸而已,我没事。”说着祂想要站起来,结果腿一软摔在地上。“嗯,你没事。”没事个鬼。英没好气地说,把伦敦扶到椅子上。“坐好。”
英和丘吉尔上到二楼,其他内阁成员已经等在那里。“我们要反击。”英双手撑在桌子上。“这是挑衅。”丘吉尔表示同意。然后就是具体作战计划的讨论。
英回到家里,开门时却发现了门缝里夹的明信片。上面用德语写着“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您应该会喜欢。”英把明信片折起,用指甲一下一下的掐着折痕。
八十一架战机从英国南部起飞,向柏林投下炸弹。没造成多大伤亡,但对德国当局造成了很大侮辱——他们曾向民众保证本土的安全。与此同时,德也在门缝中发现了一张明信片。“这是回礼,同样只是一部分。”
然后,是英德双方报复性的互相轰炸。伦敦被笼罩在火海中。伦敦的状态也越来越差,有几次祂几乎要在众人面前晕倒。英试图让祂回去休息,但显然,并没有成功。伦敦总是这样回答:“大家都没有害怕。我应该和他们站在一起。我们要让柏林看到,英国的意志不会被摧毁。”伦敦的每次出现都会收到英国民众热烈的欢呼,以及英国民众真诚的祝福。
(这里有一个番外,因为时间线,就先放在这里了。)(下面的番外纯属造谣,有什么问题的话,律师函寄到白宫谢谢。)
——“亲爱的,你知道现在美国是凌晨三点吗?”
——“知道。日本会轰炸珍珠港。12月6日左右。”
——“什么?情报准确吗?”
——“可信度有的,信不信看你们。”
——“…好,知道了。谢谢。”
美的指尖轻轻敲打桌面。祂的手边放着从中国送来的一份情报。祂突然嘴角上扬,向珍珠港打出一通电话。
——“司令官先生,航母编队需要维护了对吧?”
——“什么?不是”
——“确实需要维护了。把舰队调离珍珠港吧。”
——“可是”
——“没关系,调令一会送到。”
——“…好的,先生。”
12月8日,美国,华盛顿DC,国会
“先生们,我们的珍珠港遭到了袭击,这是日本对我国尊严的严重挑战,我们必须反击!”
(好的,下面是正文。)
德三并没有在英国讨到什么便宜,于是希特勒把目光投向在欧洲另一端的苏联。德方单方面撕毁了墨迹未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的铁骑也冲进了西伯利亚的风雪。
(>人<;)对不起,这段我没找到资料,就没写。(╥╯^╰╥)
欧洲战场
这是第四年。两线作战的德国已经疲惫不堪,民众也对德三政府越来越不满,英有时甚至能听到有人刺杀希特勒的消息。时候到了,下一步,是反攻。
诺曼底被攻下,然后是卡昂、巴黎,法国解放。盟军踏上德国的土地,长剑出鞘,剑锋直指柏林。
英带着法上了船。“去哪里?”法问。“带你回家。”船在法国靠岸,英法一路来到巴黎。祂们在街道上走,法看见那条小巷,站在那里看了很久很久。英小声地叹了口气,然后安慰的抱了抱法:“再见,我要走了。”然后悄悄往法的口袋里放了一个小盒子。只是祂没注意到的是,法也作了同样的动作。
英坐在回国的船上,手突然在口袋里摸到什么东西。拿出来,是一个小盒子。“不会吧。”英嘴角挂上一丝微笑。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戒指,以及,一张纸条。“送你了,算是纪念吧,别多想。”英看着戒指上的明亮的紫水晶。“好吧,就收下了。”
英的戒指躺在法的手掌上,祖母绿在阳光下竟显得晶莹。“挺漂亮的,那就收下了。”
现在,英国,伦敦
法戳了戳靠在祂身上的英:“快看,下雪了,下得好大!”现在是傍晚,橙红的阳光铺在雪面上,让它看起来很温暖。“去玩雪吧!”“行吧。”
英正在堆一只雪人,祂很小心的准备把树枝插到它身上,但是一团雪球飞过来砸中了祂的手。然后,树枝插歪了。“法兰西!”然后一团雪球砸在了法身上。在互相丢了半个小时的雪球后,法干脆扑到英身上,把祂按到雪地里。雪溅到英领子里,冰的祂缩了缩脖子。“好了,起来。”法松开英,英从地上坐起来:“吃晚饭吗?”“好啊,”法突然感觉不妙,又飞快补上一句。“不要你做的!”“又不是真的很难吃。”英翻个白眼,身体却很诚实的去开车。
英和法走在伦敦街头,时不时停下来买一份小吃,两人手上的戒指在街灯的映照下反射着暖暖的光。
完结撒花✿✿ヽ(°▽°)ノ✿
终于写完了。其实这篇文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我很久很久以前第一次编私设的时候突然想给英和法的手上加一对戒指,这篇文最开始的作用就是解释这对戒指是怎么来的。(再次声明这对戒指如法法所说,只是纪念作用,毕竟这俩宿敌竟然和平相处了四年,这俩是绝对不会背着政府私定终生的,真的。)照理来说它应该只是一个小短篇,但是,问题是,我是一个拖延症患者,于是我把这篇文养了两年。拖了两年。然后时间线就越拉越长,最后讲完了半个二战。其实写完才感觉这篇文写的,挺烂的,挺水的。我好像只是把历史往他俩身上套,而且套的还不完整。(捂脸)而且开头那段可能看的很别扭,因为它是我把前三板叠在一起写出来的…
想了想,还是决定写这篇后记,毕竟这是我送给英法的第一篇长篇(中长篇吧。)第一句话算是我对英法这个CP的态度:珍惜现在和过去。毕竟,emmm…目前这个国际局势,就…真的不想说什么。英法这对CP,个人认为是不会有爱情的,顶多就是朋友。其实就算在二战英法这样亲密的时期,两国之间也会有分歧。(这点我在文里也没有回避,因为很多太太都没提这点,但我觉得这样看起来才是真实的) 我想提一些关于英法的东西。英法真正浪漫的地方就是两个人作为邻居也作为敌人,打了那么久,互相已经清楚彼此的弱点、优势,在不知不觉中也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同时英法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祂们不能容忍对方一家独大,但也需要对方活着,去制衡其他对手。他们在战争时会拼个你死我活,绝对不留情面,但在相对和平的时间里,他们也可以坐下来下一盘棋,玩一轮牌,很普通的度过一个忙里偷闲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