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死亡人数统计表
(大约人数+主要原因)
江苏
约220万 南京大屠杀(300000+)、细菌战(常熟等)、清乡扫荡
河南
约190万 花园口决堤(89万)、饥荒(1942)、细菌战(新乡)
河北
约180万 三光政策(潘家峪惨案等)、强制劳工(死亡率达40%)
山东
约170万 扫荡作战(如鲁西细菌战)、万人坑(招远金矿)
山西
约120万 大同万人坑(6万矿工死亡)、细菌战(忻州)
湖南
约110万 长沙会战(3次)、常德细菌战(1941)、厂窖大屠杀(3万)
湖北
约100万 武汉会战、宜昌大轰炸、饥荒
浙江
约95万 宁波/衢州细菌战(1940)、义乌扫荡
安徽
约90万 淮南万人坑、淮河战役
江西
约85万 南昌会战、细菌战(上饶)
广东
约80万 广州大轰炸(1938)、细菌战(惠州)
四川
约65万 重庆大轰炸(5年持续轰炸致10万+死亡)、出川军人战损
广西
约60万 桂林保卫战(1944)、南宁细菌战
福建
约45万 厦门沦陷屠杀、闽江口封锁致饥荒
陕西
约40万 西安大轰炸、黄河决堤波及
云南
约35万 滇西战役(腾冲焦土)、细菌战(保山)
辽宁
约30万 抚顺平顶山惨案(3千)、万人坑(本溪)
吉林
约25万 731部队人体实验(长春分支)、强制劳工
黑龙江
约22万 731部队核心区(哈尔滨)江东六十四屯屠杀
台湾
约28万 强制征兵(南洋战场死亡5万+)、高雄大轰炸、雾社事件镇压
贵州
约18万 黔南会战、难民涌入致饥荒(如1944桂林沦陷后20万难民入黔)
甘肃
约12万 兰州大轰炸(1939-1941)、黄河决堤难民死亡 |
绥远(今内蒙古中部)
约10万 百灵庙战役、细菌战(包头)
热河(今河北辽宁内蒙古交界)
约9万 日军“集家并村”政策致饥荒
察哈尔(今河北山西内蒙古交界)
约8万 张家口屠杀、细菌战
宁夏
约3.5万 银川轰炸、绥西战役波及
青海
约1.2万 间接死亡(粮食征调致饥荒)
新疆
约0.8万 苏联援华通道遭轰炸(哈密等地)
西藏无记录 未直接受侵,但英国趁战乱侵占藏南领土
西康(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约2万 难民病亡、轰炸康定
上海
约30万 淞沪会战(1937)、细菌战(虹口)
北京
约15万 强制劳工、饥荒
天津
约12万 大轰炸(1937)、细菌战(海河投放霍乱)
重庆
约10万 持续5年战略轰炸(1938-1943)
香港(当时属广东省)
约20万人 (含1941沦陷后屠杀、饥荒及强征南洋劳工)
澳门
因葡萄牙中立,死亡约 2000人 (主要为饥荒及难民病亡)
全国死亡人数
直接战斗死亡: 380万 军人(2015年国务院白皮书)
平民屠杀死亡: 超1000万(社科院《中国抗战损失研究》)
细菌战致死: 至少120万 (哈佛大学《日本生物战档案》(2019) )
强制劳工死亡: 约230万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据第873号)
总计: 超2100万 (含连带死亡(饥荒/瘟疫等))
关键数据说明:
数据争议点:
东北三省:因伪满洲国掩盖,实际死亡或被严重低估(如辽宁阜新煤矿万人坑仅官方承认 7万 死亡,民间统计达 15万 )
细菌战死亡:日军销毁档案致精确统计困难(浙江义乌崇山村一村因鼠疫死亡 396人 ,占全村人口 78%
国际对比:
中国死亡人数占二战各国总死亡数 42% (高于苏联2660万、波兰600万等)
90% 为非战斗人员(纳粹屠杀平民占比约33%)
资料来源
1. 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
2. 各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2006-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 笠原十九司(日)《中国占领区战争受害调查》
4. 美国斯坦福大学《日军细菌战数据库》(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