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16至1928)瓷视角
紫禁城的晨光依旧洒在青石板上,但空气中已不再有往日的宁静。我站在城楼上,手中的剪刀早已收起,取而代之的是一封泛黄的信笺。信上的字迹潦草,却透着几分急切。那是来自南方的消息——军阀混战,烽烟四起。
我低头凝视着信纸,琥珀色的眼眸中映出字里行间的纷乱。剪去麻花辫的那一刻,我曾以为挣脱了旧时代的枷锁,可如今看来,那不过是另一场风暴的开端。皇权虽逝,但新的秩序却迟迟未能建立。这片土地上,依旧是刀光剑影,依旧是血流成河。
“瓷先生,南方的战事又起了。”身后传来一声低沉的提醒。我回头,看见一位身着灰色长衫的男子,眉宇间满是忧虑。他是我的旧友,曾与我一同经历过辛亥年的风雨。
“我知道。”我轻声回应,将信笺折好,放入袖中。风吹过,卷起城楼上的尘埃,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苦难。
“您打算怎么办?”他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试探。
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远方。天际处,乌云密布,仿佛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画面: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那些在权力斗争中倒下的身影,还有那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灵魂。
“我不能坐视不管。”我睁开眼,语气坚定,“这片土地,终究是我的责任。”
他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我明白。但如今的局势,已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转。”
“或许吧。”我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但总有人要去尝试,去为这片土地寻找一条出路。”
走下城楼时,我感受到肩头的重量。那不仅是历史的包袱,更是未来的期许。街道上,行人匆匆,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惶恐。我走过他们身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
“剪去的是辫子,剪不断的是血脉。”我低声呢喃,仿佛在提醒自己。是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片土地上的血脉始终相连。而我,作为这片土地的化身,注定要与它同呼吸、共命运。
夜幕降临时,我独自坐在书房中,桌上摊开一张地图。南方的战火已蔓延至长江流域,北方的军阀也在蠢蠢欲动。我提起笔,在地图上勾勒出几条线,试图寻找一条可能的出路。
“或许,该去南方走一趟了。”我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窗外的风渐渐停了,取而代之的是淅淅沥沥的雨声。我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雨幕中的紫禁城。这座古老的城池,曾见证过无数辉煌与衰落,如今却显得格外孤寂。
“从今以后,我不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我低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但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
雨声中,我仿佛听到了远方的号角声。那是战争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呐喊。我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书桌,提笔写下了一封信。
“致南方的同胞们……”
信中的字迹刚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我心中的决心。是的,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我都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因为这片土地,值得我去守护,去奋斗。
雨,依旧在下。而我,已做好了迎接风暴的准备。